作者:相忘于江湖
西府陇东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败仗。
交战的双方,一个是带领西北野战军的彭总,一个是黄埔一期的“西北王”胡宗南。这也是红军1936年底到达陕北以后,彭总和胡宗南第三次面对面的直接较量。
两人第一次交锋,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山城堡战役。
主席授权彭总指挥三大方面军的主力,在陇东的山城堡设下埋伏,一举打掉了胡宗南“天下第一军”78师1个旅又2个团。这一战既是陕北根据地的奠基礼,也是彭、胡的遭遇战。
彭、胡第二次交手,是1948年2月保卫延安的关键时期。
此前,彭总利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胜利。随后,又指挥西野1、3、4、6纵取得洛川大捷,歼敌29军2.4万人,并击毙军长刘戡。
宜川战役不但有力牵制了胡宗南、裴昌会等人的东进,直接威震潼关和西安,还有力策应了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北进淮河流域,陈粟华野大军在开封、豫东等中原地区顺利展开。
仅仅一个多月后的西府陇东战役,彭总打狼不成反被狼咬。
西府陇东战役
西府陇东战役的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
1948年3月16日,为了解决西野的物资、粮食严重匮乏问题,彭总兵分三路挺进泾河与渭河间的西府地区,意图围点打援,包围宝鸡的同时诱伏从中原回援的裴昌会兵团。
3月26日,西野1、2纵攻克宝鸡,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但是,战前西野预判会因为内部矛盾而踟蹰不前的裴昌会兵团、马继援所部,为了抢地盘居然争前恐后前来支援。敌军的推进速度之快,让久经沙场的彭总也大吃一惊。
激战中,担当阻援任务的西野4纵警3旅、6纵教导旅不是太给力,导致敌援兵长驱直入,部分敌军甚至闯入了彭总所在野司的隔壁院子,连敌兵的叫骂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幸亏2纵张宗逊及时调派359旅驰援荔镇,协助独6旅顶住了敌整36师、青海马继援独立骑1团的轮番进攻,算是给野司保留了一个突围的口子,避免了被敌人包饺子。
此战,西野歼敌2.1万人但是自身损失也有1.5万人,占参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而且,宝鸡缴获的大量军需、物资、粮食由于来不及运走而被迫全部烧毁,战略上得不偿失。
张宗逊
西府陇东战役,彭总和西野被老对手胡宗南反咬一口。
1948年5月底,西野在洛川土基镇召开了旅以上干部会议,重点就是总结西府陇东战役。陕甘宁边区林伯渠,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老总、习政委、王维舟等人也参加了会议。
西野司令员兼政委彭总对此战做了深刻总结,肯定发起战役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27天的转战中也给胡、马敌军以有力的打击。但是,此战没能运回物资和粮食,也未能建立麟游山、陇山根据地,更没有收复陇东役,还大伤了元气。
彭总进行自我批评,认为野司在主观上操之过急,对胡、马联手缺乏应有的估计出现轻敌思想,战前情报侦察不够仔细,作战中的大兵团协同配合生涩,加之通讯手段落后,旅一级没有电台还只能靠人来传递消息。
同时,彭总也对4纵提出了严厉批评,批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阻援消极、领导不力、私自撤离阵地、一再贻误军机等方面。会后,彭总对4纵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面积换血。
4纵副司令兼参谋长阎揆要调到野司,野司参谋长张文舟出任4纵参谋长;孙超群任4纵副司令,朱辉照任4纵副政委,4纵警3旅旅长黄罗斌被免职,郭炳坤接任。
开国中将阎揆要
彭总对4纵的调整力度这么大,是有原因的。
此战,主力1纵、2纵的任务是围攻宝鸡。但是担任阻击的6纵和教导旅因为轻敌被马家军整100旅包围,幸亏程悦长新3旅急行军30里加入战团挡住了马家军。
而以陕北红军为班底的4纵,此战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平均用兵,被裴昌会攻其一点取得突破;其次是警3旅面对绝对优势敌军自行撤退;最后一点,4纵没有及时向野司请示,撤离扶风和岐山一线。
彭总对4纵司令员王世泰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用了“按律当斩”字眼。
在彭总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怒发冲冠发火的时候不少,但是除了西府陇东战役,提出“挥泪斩马谡”,也仅有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怒骂38军军长梁兴初那一次。
从当时的人员调动来看,上调野司的阎揆要、4纵副政委朱辉照后来都被授予开国中将,张文舟、孙超群、继任警3旅旅长郭炳坤都是开国将,而王世泰、黄罗斌没有授衔。
王世泰
王世泰没有被授予军衔,主要是因为调入地方工作,其中也有西府陇东战役的原因。
此外,4纵警3旅旅长黄罗斌也没有军衔。但是,如果据此认定两位将领缺席1955年大授衔是因为西府陇东这一次战役,未免有一些偏颇。
西府陇东战役后,王世泰担任过一野4军军长、二兵团政委(司令员许光达,副政委徐立清),还作为一野代表出席了开国大典。建国后,还担任过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黄罗斌也担任过西北军区独1师师长兼政委、宁夏军区政委。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同为陕北红军的代表之一,王世泰和阎红彦都有被授予上将的可能。但是,由于王世泰和高岗关系亲密,所以代表陕北红军的上将名额给了阎红彦。
客观地说,王世泰和黄罗斌缺席军衔更多的还是工作需要。
1951年,王世泰和黄罗斌就已经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地方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高级将领转入地方不在少数,像二野滕代远、三野袁仲殊、四野程子华等。
王世泰没有授衔,但在新中国建设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享年98岁。
开国上将阎红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