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崴“开放”背后:大国间的合作与博弈

国外域名注册会计师 https://www.gnamemi.com/

海关总署发布消息,正式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这意味着时隔163年之后,吉林省再度打通了出海口。

这件事对东北影响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东北曾经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中国的工业心脏。这些年,却因为人口外流、工业衰落的事,屡屡登上热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出海口。

很多人说,大连、葫芦岛、锦州、营口都有出海口,东北根本不缺港了。那你好好看看地图,渤海只是个内海,想进入日本海要绕整个朝鲜半岛一大圈,费时费力。更苦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的货,想要出海运到辽宁来,成本实在太高了。

从大连进入日本海海运距离高达1600公里,什么概念?从上海出发到日本东京,距离也在1900公里。即便是背靠首都区位优势明显的天津港,在吞吐量也一直排名靠后,邮轮到达上海基本上是顺道,而进入渤海湾就要往北多航行好几百里。

需要强调的是,俄罗斯并不是海参崴完全给我们用了,只是给中国作为内部货物运输的中转口岸,但并不包括外贸运输。但由于等同于国内贸易,海关将不征收关税及其他税费。

虽然不能说俄罗斯完全对我们开放了海上崴港,但无疑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对俄罗斯来说,他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深化远东与中国东北之间的联系,从而带动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方便中国的货物快速在海参崴港集结,运往俄罗斯各地。

当然,除了中俄,还有朝鲜,也会加入进来,成为三国货物集散中心。

为什么俄罗斯之前不对中国开放海参崴港呢?

过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有向西和、向东两个方向可以选,但现在只有向东一个选择。

东方的日本和韩国,曾经也是俄罗斯的选项。当初俄罗斯之所以把远东石油管道的终点设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南下去黑龙江,就是希望看到中、日、韩三国形成竞争关系,以便让自己的能源,能够卖出更好的价格。

而现在,俄罗斯死心了,向东看,只有中国一个选择了。日本和韩国,都上了美国的船。

此次合作之前,还有更复杂博弈背景。

要知道,尽管俄罗斯一直想发展远东地区,但对于中方入场的态度,过去一直比较谨慎。

2014年克里米亚爆发后,俄罗斯曾推出计划,要在远东境内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并进一步增加对外资的开放程度。

但仅过了不到两年,这个雄心勃勃的经济特区计划就被搁置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当时西方虽然也对俄制裁,但在危机爆发后浮于表面,法国、德国两个欧洲大国,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紧密贸易合作。间接导致俄方在开发远东市场上动力不足;

二是因为在方案公布后,俄罗斯国内有许多反对声音,他们担心,一旦远东地区加大开放力度,那里不久之后就将成为中国人的远东。

但8年过后的今天,形势完全不一样了。这场合作与博弈,中方有很大的主动权。因为俄乌冲突给俄罗斯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

战局不利、能源滞销、卢布贬值……形势十分急迫,前线打仗,后方经济必须要跟上才行。换句话来说,俄罗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军事方面,而是来自经济领域。处处碰壁的俄罗斯,必须要搞新的经济机遇。

此外,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外交领域,俄罗斯连续受挫。

近一年来,相对“亲俄"的各国领导人轮番下岗,包括不局限于以色列、英国、韩国、捷克、德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巴西.....特别是没有默克尔的欧洲,紧跟美国制裁,让俄罗斯失去经济富裕的西方市场。

而这两天,有件大事很多人没有在意。

作为亚欧大陆连接处的土耳其的大选焦灼,首轮无人选票过半,二次投票定在5月28日。

这场选举风波看似平常,其实它直接影响到全球的政治走势,更会影响俄罗斯、中国的未来经济政治发展和走向。

埃尔多安虽然屡次在外交关键时刻,背刺普京。但土耳其依然是莫斯科最重要的转口贸易通道,将能源与粮食运到亚洲换取宝贵的外汇,将亚洲的制造业物资运回战争前线,是俄罗斯能够将战争持续打下去的关键。

万一普京的“基友”埃尔多安惨败,莫斯科将在随后的几个月承受极重的压力。土耳其还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欧亚大陆的枢纽,关键节点。

腹背受敌之际,俄罗斯只能不断扩大中国开放港口的力度,帮助我们打通亚欧大陆桥。

这不,刚拿到中国大订单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酸葡萄”心理已经开始作祟了。

年轻人太冲动。还是老道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明显更胜一筹,一边在中国捞钱,一边帮美国挺乌克兰,一边为俄罗斯发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