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由于德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中德两国关系龃龉不断,在此情形之下,两国的贸易往来也多少受到了些影响。据悉,德方在4月份表示由于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因此中资能否入股该码头,还需要重新进行审查。本以为此事就这样陷入了僵局,但随着秦刚外长访问德国,事情迎来了转机。
据媒体报道,德国政府表示,将继续与中国达成港口协议,并允许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购买汉堡港口码头24.9%的股份,双方在去年10月敲定的协议内容不变。
事实上,德方之所以会松口,并同意中资入股汉堡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汉堡港的重要性一直在下降。德国媒体曾明确指出,汉堡港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竞争,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汉堡港是欧洲最后一批没有中国投资者进入的主要港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资没有入股汉堡港并非中方所愿,而是德国政府一手导致的,根据汉堡港管理方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董事长提兹莱特透露,该公司已经等待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的最长批准,长达18个月。
而此前汉堡港和汉堡市方面就曾多次向德国政府表示,希望能让中资成功入股汉堡港,为汉堡港的集装箱码头带来更大、可持续的“规划确定性”,加强汉堡港的竞争地位,但德国政府部分部门认为,中国可能会利用其自身的经济影响力,来贯彻自身地缘战略利益,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为代表的官员们,更是屡次向这项法案发难,他们声称阻止中资入股,能有效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然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汉堡港44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里,其中仅是对华贸易就占据了将近30%,大约为1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5.8%,中国也因此成为了汉堡港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方与汉堡港之间的贸易联系也已经维持了逾40年,双方之间的贸易来往紧密,如果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疏远中国,汉堡港可能将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
不仅如此,受先天地理条件的限制,汉堡港相较于荷兰的鹿特丹港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其吞吐量并不是那么优越。加上德国的政治干扰,汉堡港方面之前十分担忧,如果此次交易失败,中远集团可能会将业务转移到其他的港口,这对汉堡港来说,将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值得庆幸的是,在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大力支持下,德国政府内拒绝该交易的相关部门最终做出了妥协,表示允许中远海运收购汉堡港“福地”24.9%的股权,但禁止中方超过这一门槛的进一步收购。外媒指出,德国政府此举,是为了避免让中远海运掌握汉堡港的运营决策权,因为在德国,24.9%的股份比例被认为是低于“有否决权的少数股权”的水平,可见即便是中方成功入股汉堡港,也难以获得实权。
但不论如何,德国政府的“让步”还是让中德之间的贸易来到了一个新阶段,秦刚外长在访德期间也对德方不搞对华脱钩的表态予以了高度赞赏。如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掌握着巨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与中国合作是机遇不是危机,是保险不是风险,是稳定不是动荡,德国应正视对中国的态度,坚持正向发展,同时中德两国之间也应保持相互开放,不要把正常的经贸投资合作政治化,并拒绝人为干预市场的行为。如此一来,中德的发展才能为世界和平繁荣,注入信心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