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央视主持人在观众眼中可以说是行业的代表人物,镜头中的她们自信、优秀,只需要一个话筒,就能够向观众呈现出足够精彩的主持表现,这是多年的知识累积以及业务能力的体现,而只有具备高实力的主持人,才有入职央视的机会。
李思思就是央视主持人中的其中一位,并且借助主持春晚的经历,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门面主持人,只是这位门面主持人的事业发展出现了变化,时至今日,有关于李思思的讨论正在大幅减少。
最初出现在市场观众的面前,李思思被认定为是顶替董卿位置的年轻主持人,毕竟其年龄具备优势,同时央视也在给予这位年轻人足够高的肯定:安排其参与大型晚会的录制。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当央视给予这位年轻面孔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时,李思思的人气确实得到明显提升,但同时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
一部分来自喜欢董卿的观众,他们认为李思思无法和董卿相提并论,一部分来自朱迅、张蕾的粉丝观众,他们则认为自己的偶像更加适合大型晚会的舞台。
就这样,李思思在观众的质疑中完成着央视所安排的主持工作,直到市场的质疑声降低,李思思的事业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只是就央视针对主持人的事业安排来看,既然当初选择培养年轻的李思思朝着门面主持人的方向发展,就会出现另一位年轻面孔被按照门面主持人的资源培养。
龙洋、王嘉宁恰如年轻时的李思思,被央视相关制作方寄予厚望,相比较之下,反倒是李思思的出镜率不断降低。
在观众眼中,现在的李思思已经处在被弃用的状态,央视开始将机会给予那些年轻主持人,观众的注意力也被那些年轻面孔所吸引,反观李思思,又有多少观众还会在乎她的发展呢?
这就告诉我们一点,倒不是李思思的业务能力多么出众,在失去央视的舞台之后,她在观众心目中完全没有存在感,自然也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看着自己的后辈出现在本应该自己参与主持的舞台之上,不知道李思思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波动呢?
但是竞争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被淘汰并非李思思所能够左右的事情。
对于她来讲,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下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
就专业能力来看,曾被认定为门面的李思思具备撑起一档节目的实力,在缺少的机会的情况下,央视其实并非李思思的唯一选择,她或许可以在其他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另外一方面,李思思的发展情况不是个例,并非每一位主持人都能够如董卿一般牢牢守住门面的位置,年轻人需要思考下自己未来是否会出现如李思思一般的情况。
或许对于李思思来说,她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被其他新面孔顶替,所以在后续的工作计划安排上准备并不充分。
王嘉宁也好、龙洋也好,需要在李思思的遭遇上领悟到一些问题,至少央视传达出一个信号:成为门面主持人后同样会被顶替。
也就是说央视舞台才是保证这些主持人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这些主持人显然就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获得更多工作机会,或者说保证自己的工作机会。
除此之外,央视是主持人梦寐以求的舞台不假,但并不是唯一舞台,年轻主持人们同样可以前往其他舞台继续追梦。
李思思同样可以重新选择,在其他地方继续实现自己的主持梦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