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9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www.7069.xyz
最近,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插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以教育部表示将“彻查教材插图问题”告一段落。
但我们的教材里存在的问题,远不止“插画”一个。
5月28日,一位在农村支教了11年的数学老师说出了一个存在在教材中很多年,却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事:我们的教材城市化太严重了。
这位老师名叫侯长亮,他2011年大学毕业后曾去山村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他也曾在城里打工,但因为放不下山里的学生,仅仅两个月后就辞工返回大山,至今已经在云南昭通支教11年。
他有一个微博账号@山村支教亮亮老师,经常发一些教学生活中的故事。
侯老师说,他发现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完全是给城市孩子用的。
比如在他教授的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农村元素。
就像书中让孩子们理解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时会举例,而那些例子要么是去儿童剧场看演出,要么是去公园划船。
要么是看电影或者逛动物园,或者是住酒店。
剧场、公园、电影院、动物园、酒店、商场……这些在城市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所,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能从来没有经历过,也没见过。
除了教材,“城市视角”在数学试题中更是常见。
缆车、夏令营、电影院、游乐园、海洋馆……
明明农村也有很多情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运用数学知识,为什么在试卷和教材中,很少能出现农村情景的描述呢?
听完了侯老师这番话,我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小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直都不明白教材里和卷子里高频出现的夏令营和少年宫是个什么东西,原来根源竟在这里。
也只有真心热爱教育、在山村教育一线扎扎实实干活的老师才能察觉到这些问题。
编教材的人看看一线老师的感受吧,他们才是最懂孩子们、知道孩子想看什么的人。
其实“教材城市化”这个问题几年前就曾经被大家讨论过一波。
在2017年的高考中,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里提到了“共享单车”的概念。
确实,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兴事物非常有代表性,但共享单车虽然炒的红红火火,它的影响也仅限城市地区,甚至有些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到现在都没能被共享单车服务所覆盖。
在2019年的一篇报道中称共享单车覆盖了全国360多个城市。
360个城市看着挺多,但要知道,我国共有城市600多个(不包括港澳台),共享单车虽然火,但进驻的城市也刚过一半而已。
甚至直到今天,很多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市民都没见过共享单车的样子,更不要提那些生活在乡镇和农村孩子们了。
所以看到这道考题的时候,就有老师发声表示:高考题目中出现“共享单车”是对农村孩子的不公平。
客观地讲,原试题中也列举了其他元素可供考生选择,不了解“共享单车”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选项进行写作,看起来影响不大。
但农村孩子们而言,这不可选择的“共享单车”就是一道障碍,压缩了他们考试的发挥空间。
比起教育和考试不公平。
就像侯老师视频里说的那样,城市化视角的教材还容易带来一个问题:农村孩子对家乡缺乏认同感。
往小了说是缺乏家乡认同感。
往大了说,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觉得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才是他们追求的生活。
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回到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而且城市化视角的教材对城市孩子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教材视角单一,城里孩子对城市之外的生活一无所知。
他们分不清粮食与杂草,甚至不知道常见的蔬菜水果是怎样生长。
虽然不是“四肢不勤”,但已然“五谷不分”。
还有网友说,教材不仅存在单一城市视角的问题,还存在单一地域视角。
比如教材里写冬天会下雪。
很多南方同学就不明白,冬天怎么会下雪呢?雪是什么样的?
还有网友说自己是北方人,看到教材里写“端午节赛龙舟”也不明白,什么是龙舟呢?要怎么比赛呢?
网友的这些疑惑来佐证“教材存在地域局限”显得有些牵强。
但这些疑惑恰好可以说明我们的教材应该怎么编写。
农村的孩子见到教材里的城市生活会觉得疑惑。
同样,城里的孩子如果见到教材中的农村场景可能也会不理解。
因为人的认知总是会被生活环境局限,想要写一本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教材也许根本无法做到。
就像北方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赛龙舟,南方的人不懂为什么冬天会下雪一样。
但教材存在的意义,不止是让孩子们获得家乡认同感而已。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能够让大家超越自己熟悉的环境,为孩子们推开通向五彩缤纷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够见识到天地的广阔。